陈小姐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上班,是一家手机公司的销售代表,和众多同行一样,为了节约生活成本,她租住在梅林关外的民治村内。
记者在刚开通不久的深圳地铁龙华线列车上遇到陈小姐的时候,时间是早上8点45分,她正悠闲地翻着时尚杂志。“开通了地铁真好,不会很挤,上班也不会担心迟到。”对于如今的地铁通勤方式,挤惯了公交车的陈小姐非常满意。“我现在坐地铁,从家出门到公司上班,30分钟左右就够了,不用像以前一样花那么多时间在路上,轻松了许多。”她说。
事实上,在今年6月份之前,各大竞争力排行榜上均名列前茅的深圳,其地铁里程数甚至还不到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都市轨道交通线里程的一半,这对于同属一线城市的深圳而言,显得有些尴尬。
“要感谢大运会,如果没有大运会,深圳地铁不会建得这么快,我们一直都在期盼着关外能早点通地铁。”陈小姐说。的确,因为大运会,作为现代城市标志之一的地铁如今才能延伸到原来被称为“关外”的地方,也因此,深圳特区一体化进程有望再度加速。
其实,借助举办国际性盛会的契机,完成地铁建设的“大跃进”已成为国内不少城市的选择:北京在奥运会前集中开通了58公里地铁,上海在世博会前陆续开通了86公里地铁、广州在亚运会前陆续开通了92公里地铁。而深圳更是在一个月内就开通了156公里地铁,在世界地铁建设史上更属罕见。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的地铁,目前里程数已跃居全国第四,并向国际大体联兑现了“大运会前要至少建成150多公里的地铁网络”的承诺。不仅如此,深圳新地铁线路的硬件设施在国内各大城市当中是最为先进的,也超过了香港地铁:座椅、扶手、空调设备、安防设施等都比其他城市地铁有了一定的升级,而液晶报站显示屏更是全国首现。
“我来深圳一年多,天天像沙丁鱼一样挤公交车,甚至经常都挤不上公交车。去年我曾想搬进关内住,毕竟关内交通方便很多,但关内生活成本太高,我承受不起。”陈小姐说,“地铁开通了,住在关外也很方便,感觉和住在关内并没有太大差别,这种感觉真好。”
的确,深圳地铁已经成为大运会给1300万深圳市民带来的最大福利,它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把原来由关口人为分隔而成的“关内”、“关外”密切联系在一起了,缩小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也缩小了市民生活之间的差距。“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本届大运会的宣传语,也让人想到了另一句话,“地铁,让市民没有距离。”
深圳地铁,这个国际化大城市轨道交通“跳级生”,尽管来得有些迟,却给深圳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增添了成长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