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011年6月27日电面对京沪高铁上运行的动车组开到350公里时速是否安全的质疑,中国南车今日就该问题进行了回应,中国南车表示,CRH380A动车组从的运行安全性、气动安全性、结构安全可靠性、制动安全性、故障导向安全、防火安全性等六方面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并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问:京沪高铁上运行的动车组开到350公里时速是否安全?
答:中国南车研制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面跑350公里时速是安全的。
设计人员在研发新一代高速列车时都有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安全可靠为核心”,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安全性好比100这个数字中的1,如果没有保证安全,拿掉了这个“1”,即使做了100%的工作也等于零。设计师认为,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对人的基本尊重。
就CRH380A动车组而言,安全性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列车的运行安全性、气动安全性、结构安全可靠性、制动安全性、故障导向安全、防火安全性等六方面。
问: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周翊民认为,是买了日本200到300公里车的原型,然后开到380,这种说法是否准确?
答: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这个需要从中国南车最初引进技术的路线说起。中国南车只是一次性引进了200到250公里时速动车组,建立了技术平台,更高速度等级都是自主研发。这种技术路线虽然增加了难度,但是为自主创新留出了空间,极大提升了南车的持续创新能力。
就中国南车而言,中国南车2004年引进的是200到250公里时速动车组,也就是最初的CRH2A型动车组。当然CRH2A型车已经是中外双方联合设计了,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包括山地平原、隧道桥梁,加上从南到北气候各异,所以动车组的运行环境与日本差异很大。CRH2A型动车组进行了80多项改进,当然当时的技术改进多是应用型的,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但在改进过程中,中国南车技术人员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为将来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此后,中国南车在CRH2A型车的基础上,先后研发了CRH2B型车(16辆编组)、CRH2E型车(卧铺车),还有关键的CRH2C型车。
CRH2C型车是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速度等级达到了300-350公里,在转向架、车体、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减震降噪、旅客界面方面实现了技术的全面升级。
CRH380A则是一种全面的创新。中国南车与GE成立合资公司,将把中国南车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带到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最强的一个国家,他们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严格审核后,认可中国南车高速动车组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第二,以周的四个条件来看,第一,流线型头型、第二,转向架、第三,交流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和电流系统,包括电机是否自己设计,第四是整个车的系统集成是自己设计的,均在南车实现。
第三,去年12月,CRH380AL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了486.1km/h的铁路运营试验速度记录,这是在实际运营线路上用16辆编组的将投入实际运营的列车创造的,在国际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
问:有人质疑京沪高铁上的测试时间太短,无法保证安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在CRH380A研制过程中,进行了最大规模的科学研究试验。关于CRH380A的试验,包括多个阶段,是一整套科学严谨的试验验证体系。
第一,在研制前期,自2008年初开始,中国南车就对时速350公里动车组进行了一系列线路试验,完成了动力学性能、弓网受流性能、空气动力学性能、牵引性能等17个专业门类、1000余项技术测试,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试验数据和运营维护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CRH380A的设计研发。在设计过程中,中国南车分“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和试验验证”开展设计工作,设计验证贯穿设计过程。
第二,通过系统分析、统筹策划、分步实施,在CRH380A研制的不同阶段,还进行了完整的部件试验、系统试验、线路运行试验、运营跟踪试验,对高速条件下轮轨关系、流固关系、弓网关系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对动车组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牵引制动、振动、噪声、结构可靠性等进行了全面验证。
第三,有关运行试验部分。先后在京津、武广、郑西、沪杭、京沪高铁进行了线路试验,累计达152大类,2800余项,试验运行里程近百万公里,参与单位近百家,对CRH380A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仅就京沪高铁上的线路试验而言,试验从2010年11月开始,长达150多天。分别进行了18大类54项型式试验、31大类126项科学研究试验,以及8大类40项车-桥-线-网-环境联调联试试验。共有27列CRH380A和CRH380AL动车组参加试运行,总运行里程为86万公里,充分验证了上线动车组的运行可靠性。
第四,CRH380A早已投入实际运营。从去年以来已先后投入沪杭、沪宁、武广、海南东环高铁运营,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千万公里,其高速低碳安全舒适等优点已被充分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