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晚,铁道部宣布,从7月1日开始,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届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将实行票价浮动。这是铁道部首次明确提出动车组将实行票价浮动。据悉,只有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上才开行时速300公里的动车,同时开行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京沪高铁、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高铁等均将运行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这意味着,我国目前多数高铁的票价将可浮动。(6月2日《京华时报》)
公众对高铁高消费的质疑,从武广高铁开通直到现在,一直没停过。高速铁路大幅度缩短行程时间,应该是一件大好事,然而高昂的票价,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于是叫好不叫座。为提高上座率停开普列,让人们“被高速”;在部分时段上座率低、“运座位”等颇受质疑。
有钱坐高铁,无钱乘普列。市场经济决定了消费者根据自己能力和需要购买不同服务。高铁价格奇高,消费者坐飞机甚至都比乘高铁还省钱、省时。比如说,从武汉到广州空客也就一个来小时,论速度,武广高铁也没多大优势。
不过眼下关键的问题是,无论是高铁、飞机,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很奢侈,所以到头来,要么还得选择坐普列,要不就得选择坐公汽。
铁路客运是准公共服务品,应注重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铁老大”垄断中国铁路,在细节服务上我们消费者受些委屈也就算了,但是不能忍受这种“嫌贫爱富”式的发展。铁路历来是经济、实惠、安全的代名词,很多还没有富到为出行一掷千金的人,还不得不乘坐火车出行。在公众消费能力还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几亿流动的农民工而言,如果高铁迟迟不“屈尊”,不仅会没有经济效益,更会失去社会效益。
“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高铁运行成本高,“铁老大”在不影响运行成本的情况下,调整运营策略,提供多层次的票价,让每一个乘客都有随时、随地、随意乘坐高铁的主动意愿,让动车组真正“动”起来:票价浮动了,高铁普惠了,乘客也多了,不正说明我们步入“高铁时代”了吗?最起码是离“高铁时代”越来越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