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将于6月底之前正式开通运营 沿线新建车站正在逐一揭开面纱———
京沪高铁将于6月底前正式开通运营。近一段时间以来,对于这条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的关注持续升温。除了车辆和速度,沿途各个车站的外观和构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日前,记者提前为旅客探访了沿途的部分主要车站,让读者可以先睹为快。
本报讯 京沪高铁运营已经进入倒计时,沿线共有23个车站,其中20个为新建车站。
昨天,承建了其中11个站房的中铁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他们承建的北京南站(已建成)、廊坊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枣庄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埠南站、定远站等11座站房,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作业。在纵横1300多公里的京沪线上,“一站一景”,不仅融合了传统文化,还兼具地域特色和现代风格,并将以其先进的功能,为乘客带来舒适和方便。
记者在探访途中看到,廊坊站作为京沪高铁自北京南站始发后第一站,15分钟的车程大大缩短了两地的时空距离;天津南站作为全程唯一一个“站桥合一”站房让人惊叹不已;曲阜东站作为京沪高速铁路的第9个站点,是全线6个精品站之一,曲阜站房及站前广场设计充分考虑了与曲阜历史文化名城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其中“六艺群雕”、“生态公园”两大景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滕州东站,木色质感再现了鲁班神韵;枣庄站被称为水晶宫般的梦幻之船;宿州东站用青铜鼎纹彰显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记者了解到,京沪高铁于5月11日开始运行试验,将于6月底之前正式开通运营。
廊坊站:到北京仅需15分钟
廊坊站是京沪高速铁路自北京南站始发后第一个车站。京沪高速铁路廊坊站建成后,从廊坊到北京仅需15分钟。京沪高铁不仅将增强廊坊与大城市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带动和增进经济文明的成长,同时也将增进廊坊交通的成长,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
廊坊站站房建筑面积为9889平方米,采用线侧平式站型设计及下进下出的旅客流线模式,东西长175米,南北宽36米。站房主体部分为二层,最高处19.4米。
沧州西站:空中舞动的两只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交通站房联合体的创意灵感就源自沧州铁狮子。沧州交通站房联合体包括火车站房和汽车站房两部分功能,主体建筑均为两层,采用“S”形的折线屋顶将两个建筑体量联为一体。建筑体量高大,雄壮有力,寓意为两只舞动的狮子,既体现出沧州市历史文化的大气庄重,又充满时代建筑的灵动飘逸。
火车站房和汽车站房的交接部分设计为高高耸起的塔楼。塔楼位于城市主干道的轴线位置,作为城市景观的底景,塔楼将成为沧州市城市空间的地标性建筑。
枣庄站:水晶宫般的梦幻之船
枣庄站造型设计引入了“船”的概念。这条“船”长190.6米,宽36.8米,比一般的驱逐舰还要大。
枣庄站的外装采用了乳白色的石材、铝板、铝型材幕墙外加透明玻璃幕墙的组合形式,表现出节奏明快水乳交融的独特艺术效果。尤其是中间部位的候车大厅正面全部采用了玻璃幕墙,使得整个候车大厅通透明亮,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晶莹剔透的水晶世界。车站广场前面原本有一座小山,为了营造“一山一水一车站”的美丽图景,当地政府将山坡整体搬走,在广场前造出一个大型的人工湖泊,枣庄站的倒影在湖泊中随风荡漾,其景美不胜收。
天津南站:唯一“站桥合一”站房
“在风格设计上天津南站汲取了天津作为港口城市的地域特点——水流的意象。”据介绍,天津南站利用金属板材的可弯曲特性,将金属板材设计成弯曲的条带,围裹整个站房及雨棚,远看似海上波浪又似蜿蜒河流,刚柔并济,极具现代感和浪漫气息。
天津南站分为两层,由于京沪高铁天津段均为高架桥,天津南站因地制宜,设计采用了“站桥合一”的结构形式,轨道层就是下层候车厅的屋顶,从远处看酷似轻轨的换乘站。
曲阜东站:“六艺”群雕展地域文化
曲阜东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第9个站点,全线6个精品站之一。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被历代皇家推崇为“圣地”。曲阜站房及站前广场设计充分考虑了与曲阜历史文化名城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其中“六艺群雕”、“生态公园”两大景观,可谓设计师独具匠心的经典之作。
曲阜东站站房正面,浅灰色基调的石材幕墙和通透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遍刻篆体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群雕,古雅厚重,极具传统韵味和现代气息。站房屋顶沿用了传统建筑中的正四面体的深灰色坡屋面形式,与传统建筑不同,其屋顶最上方尖顶部分改用采光玻璃,由三层“人”字形钢结构为支撑,自然光线透过玻璃屋顶进入室内,蕴含“金光照耀圣城”之意。在这里候车,仿佛让人沐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之下。
滕州东站:木色质感再现鲁班神韵
滕州被传为鲁班的故乡。据介绍,与京沪线上的其他站房相比,滕州东站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天然实木色的外观质感,另一个是棱角分明的阳刚之气。从远处看,滕州东站就像一座用实木建成的建筑,天然的木色质感散发出柔和的自然气息,古朴自然,深得鲁班神韵。滕州东站为横向三段式设计,中间的候车厅为一层,左右两侧为二层的办公用房,呈对称布局。站房建筑面积7917.82平方米,设计高峰小时聚集人数400人,车站采用线侧下式站房布局,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平进下出”的流线通道。
滕州东站还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处理手法,综合运用了斗拱、窗花、线脚等中国古典建筑符号,在实木色的衬托下,建筑轮廓丰富鲜明,主体挺拔高大。屋顶采用古代挑檐形式并加以变形,赋予了其现代气息,使整个建筑给人以沉稳厚重之感。
徐州东站:凸显两汉“花窗”传统建筑
无站台柱雨棚树杈形支撑是徐州东站的一个亮点。徐州东站雨棚长450米,宽160米,总面积达7.5万平方米,有120根四分支的树杈形支撑。每一树杈状支撑由“Y”形和“V”形两部分焊接而成,与雨棚波浪式造型相呼应,给人以流线动感之美。整个站房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波浪形曲面形态,自然舒张,外装修采用乳白色的铝板同透明的玻璃幕墙相组合,形成明暗相间的窗格图案,体现出徐州两汉文化中传统建筑的“花窗”地域特色。站房中间部分的公共大厅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通透明亮,透露出现代建筑的简约时尚。远远望去,徐州东站犹如一只展翅翱翔在碧波之间的银色海燕。
徐州东站建成后,将作为京沪高铁沿线六大枢纽站之一以及京沪与陇海高铁的联结点。
定远站:到上海、北京实现一天往返
“高铁最直接的利好就是拉近了定远与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距离,使安徽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据介绍,除了物流上的便捷,人才等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定远到上海、北京都可以实现一天往返,经济交流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定远站站房形式为线侧平式,最高聚集人数为900人,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该站为小型铁路客运站,综合站房中间为一层候车厅,两侧为二层设备和办公用房。站房北端设出站地下通道,站中部设一条进出站地道。
蚌埠南站:未来最重要的高铁交通枢纽之一
蚌埠南站建筑风格渲染了水的特性。蚌埠南站的外装修全部采用玻璃幕墙,晶莹通透,清新明亮,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微光,赋予了其水的灵性,体现了车站“柔”的特性。
仅有“柔”是不完整的,蚌埠南站也有“刚”的一面。站房的屋盖是个灰白色的矩形体,稳重端庄;雨棚的棚面支撑体系采用连续的“V”形钢构架相连接,形成多个左右拉长的“W”形,让人感觉到一种锋芒和锐气。
蚌埠处于秦岭-淮河天然气候分界线上,而淮河正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北方人以粗犷豪爽的秉性著称,南方人以细腻柔和的性格见长。正是在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下,造就了蚌埠南北风格刚柔并济的局面。
蚌埠南站长160米,宽33.8米,高20.6米,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设计高峰小时聚集人数为1500人。站房中间部分为二层的公共候车大厅,旅客从一层上至二层大厅,再通过二层的天桥到各个站台乘车,在站房北端还设有出站地下通道,以减缓客流压力。
蚌埠南站作为未来京沪高铁与京福高铁、合蚌客运专线的联结点,是安徽省境内规模最大、辐射最广的高铁枢纽,也是未来全国最重要的高速铁路交通枢纽之一。
宿州东站:青铜鼎纹彰显地域文化
宿州东站作为京沪高铁安徽段客站,室内设计力求体现时代感,建筑外形采用青铜鼎纹,彰显了地域文化。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以花窗、古钱币、回纹、名人绘画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营造了宽敞明亮、方便快捷、舒适的客站空间。
“宿州位于长三角、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中间,也是长三角、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之间的‘经济洼地’。”据介绍,宿州将同时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3小时经济圈”,为“洼地”的“隆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为1000人,站房面积近5000平方米,地上三层。
|